简单区分信息化和数字化
在霓虹闪烁、瞬息万变的数字时代,有时候是那么令人尽兴造作,有时候却又恍惚怀念那个相对简单单调的日子,特别是处于时代交替潮涌的90后感慨颇深。小时候,长辈们通常会说:“你们这班人,是赶上好时候了”。在那个时候,我们不知道什么叫做“好时候”,到底好在哪里…..
相信对于以上的情景,生于95年代之前的大叔阿姨们的感受就像是眨眼一翻片的事,大多都是亲身感受着这些时代变化的印记走过来的。中国经过30年的信息化建设,社会和经济实现了质和量的飞跃。一路走来,我们从电子化、到信息化、再到今天的数字化转型,逐渐实现以科技赋能智联模式发起竞争驱动,给我国的企业带来颠覆性的创新变化。那么有朋友们疑问,信息化和数字化看似特别相似,也一样特别的重要,那它们是一个意思多个叫法吗?或者有什么区别呢?今天我们来简单地聊一聊。
信息化
其实我们正在慢慢地、潜移默化地接受和享受着这变化万千的科技时代,只是在这转变过程中我们还没能系统地去理解其中的某些定义。什么是信息化呢?“信息化”这个概念最早是一位日本学者梅棹忠夫在60年代提出来的,当时的书面定义是:通讯现代化、计算机化和行为合理化的总称。时至今日,西方信息化已发展七十个年头,而我国信息化发展仅仅三十多年的时间,在这三十年的时间里,我们发展成一套具备中国社会主义特色信息化发展模式。基于我国信息化发展情况,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给“信息化”的定义: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信息化有几个重要因素:计算机化的程度、生产效率的提升、系统架构完善和安全可信。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化,可以理解为将原来纸质的信息通过电子化的形式搬到了计算机上,变成一种网络互传的方式,这就是计算机技术应用程度。就好比,我们从传统纸质邮件变成了电子邮件,纸质考试变成电子考试、线下实体购物变成了线上购物,这些都是信息化发展的种种实例体现。它使我们日常的工作、行为变得更加高效便利,信息化的发展程度越高,也就代表了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越好。
数字化
那什么是数字化呢?百度百科的定义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这个定义其实是一个以技术为导向的释义,如果以事实结果导向来解释的话,就是在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产生的另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将一些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产生的数据和应用给联动起来整合成一种全新的方式或功能,也就是业务和技术的重新交互组合,使业务数据的价值最大化。
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区别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两个概念的意义,我们从五个角度简单总结一下信息化和数字化的特点,然后再来结合案例分析。
举个数字化应用实例,比如阿里云,他旗下的淘宝、天猫、1688等每个平台都有属于自己的数据库管理,但是原本这些数据是各个平台自个在管理,这些平台数据留在后台联系不起来也没啥用,这就会形成所谓的信息孤岛。那么这些数据到底有没有用呢?肯定有用,但是可以怎么用呢?阿里后来就开发一套叫做“数据中台”的系统,把各个平台的数据集中在一起管理,利用这些数据,让各个平台的业务串联起来,又盘活了一套新的业务模式。再比如一个线上教育平台,不仅把线下教育机构、老师等教育资源集中整合,还联合了各类文具厂商、教材出版商等,整合各方产业资源,为平台用户提供教材、文具等学习用品售卖,实现上下游产业链的联动,形成整个产业生态闭合循环。这就是数字化的魅力。
时代发展的必然
说到这里,有人会认为发展数字化就会摒弃以往的信息化建设重新来过,数字化要比信息化高级等等。其实,不管是信息化、数字化还是智能化,都是需要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去实现逐步地升级改造,没有信息技术,就没有信息化,没有信息化,数字化转型也无从开展,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近两年,政府大力提倡政企数字化转型,都是更好为人民服务,主动适应数字化时代趋势,运用数字技术,对施政理念、流程、方法和工具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性变革,推进政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随着我国数字化经济的蓬勃发展,也推动着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所以数字化并不是对企业以往的信息化推倒重来,而是通过整合优化以往的企业信息化系统,在整合优化的基础上,用新的互联网技术手段提升企业新的技术能力,以支撑企业适应整个互联网时代环境发展变化带来的新要求。
这篇文章对你有用吗?记得收藏哟!更多文章,请关注国密应用研究院。